Holiday
EDU教 310 R2R3R4
課程將系統性介紹中藥藥物、中藥藥理、中藥炮製、及方劑等,並探討其與近代科學及生物科技的關係。其中涉及理論分析及 具體實踐。在修畢此一通識課程後,立足於系統及複雜性科學意義之上,學生將可訓練如何由實驗到理論建立其對中藥學、方 劑學、近代科學、及生物科技的獨立思考能力。
Course keywords: 中藥藥物、中藥藥理、中藥炮製、中藥方劑,及分形連續體渾沌波動論 一、課程說明 本課程主要對象包括理、工、原子科學、生命科學、電機資訊學院以及非理工 背景的學生,尤其歡迎人文社會與科技管理學院對中藥有興趣的學生選修。課程將深入淺出、循 序漸近地在現代中醫理論基礎指導下,系統性介紹中藥藥物、中藥藥理、中藥炮製、及方劑等, 並探討其與近代科學及生物科技的關係。其中涉及理論分析及具體實踐。在修畢此一通識課程 後,立足於系統及複雜性科學意義之上,學生將可訓練如何由實驗到理論建立其對中藥學、方劑 學、近代科學、及生物科技的獨立思考能力。 本課程主要內容摘要如下:首先介紹中藥在中醫治療中之歷史地位,傳統理論基礎及其現代表 述。東、西方對宇宙、自然哲學、及醫學的不同觀點。以及中藥與近代科技如何相互交融滲透。 詳細內容,請參考教學內容。課程中並强調為了檢驗其理論之正確與否,研究該如何經由設計實 驗,並檢視科學文獻中之實驗結果,以確定何者可藉以建立科學模型。本課程之理、工、人文等 學院的學生便可利用其曾修習過之專業課程知識,綜合運用,提出各種論証並予以証實或証偽。 我們亦將與現行之一些理論共同檢視及評比之。 二、指定用書 自備講義 三、參考書籍 1. (644;帝內經《素問》,《靈樞》:王冰注/釋,高保衡/校正; 出版社:文光圖書; 出版日 期: 1992。 2. 《神農本草經》 陶弘景注。 3. 《本草綱目》李時珍 4. 《中藥學》 高學敏。 5. 《中藥炮製學》龔千鋒。 6. 《方劑學》 鄧中甲。 7. “Understanding Nonlinear Dynamics,” Daniel Kaplan, Leon Glass , 1995。 8. “The Pharmacological Basis of Therapeutics,” 12th edition, Goodman and Gilman, 2012。 9. “Membranes, Ions, and Impulses: a Chapter of Classical Biophysics,”Kenneth Cole, 1968。 10. “Hemodynamics,” William R. Milnor, 1982。 11. “Chaos: Making a New Science,” James Gleick, 2008。 12. “The Fractal Geometry of Nature,” Benoît B. Mandelbrot, 1982。 13. “The MERCK Index,” Merck & Co., Inc.。 14. 太極養生粥 紫林齋主 2017 時報文化 15. 物性飲食‧非吃不可與少吃為妙的全食物養生法 紫林齋主 2018 時報文化 四、教學方式 除課堂採用powerpoint及編輯講義講授外,並設有討論環節,以及四次組報 告。討論環節之設立,乃配合課堂之講授,故其用意不在於完整講解相關理論的內容,而是予以 學生機會,親炙經典,參與討論,藉以學習如何於不同理論當中,涵泳自如。在分組報告中,學 生須以各學院為單位自組小組,小組輪流負責簡短報告其討論要點,並引發討論。並且建議相關 書目自行閱讀及製作期末報告。 五、教學進度 課程暫擬的進度如下: 週次 課程內容 指定閱讀 第1週 課程說明與概覽。內容强調東、西方對宇宙、自然哲學、及醫學的不同觀點,以及中藥 與近代科技如何相互交融滲透。 第2週 中藥的起源與發展 : 中藥重要經典書籍介紹。近代科技對中藥之影響。 第3週 中藥學: 中藥用藥原理及當代生物科技之比較。 第4週 西藥藥動學、及中藥藥動學。 第5週 西藥藥效學、及中藥藥效學。 第6週 中藥學(一) 汗、吐、下、和之中藥及其現代表述。近代科技所扮演之角色。 第7週 中藥學(二) 清、温、消、補之中藥及其現代表述。近代科技所扮演之角色。 第8週 中藥炮製及製劑(一)。現代意義之表述及其與近代科技關係。 第9週 中藥炮製及製劑(二)。現代意義之表述及其與近代科技關係。 第10週 方劑學(一) 基本結構及配伍及其現代表述。並論其與近代科技關係。 第11週 方劑學(二) 汗、吐、下、和之方劑及其現代表述。並論其與近代科技關係。 第12週 方劑學(二) 清、温、消、補之方劑及其現代表述。並論其與近代科技關係。 第13週 經絡之實質及藥物歸經之現代研究與評析。 第14週 中藥藥理學及分形連續體混沌波動論之現代研究與評析。 第15週 中藥藥理學之現代研究與新藥開發之實驗設計。設計時强調東、西方對宇宙、自然哲 學、及醫學的不同觀點 第16週 複方及方劑學之現代研究與新藥開發之實驗設計。設計時强調東、西方對宇宙、自然哲 學、及醫學的不同觀點 第17週 期末討論及報告 第18週 期末討論及報告 六、成績考核 1. 出席率。(10%) 2. 課堂小考及參與討論(10%) 3. 期中測驗一次,主要測驗同學對課程內容的基本掌握。每次就老師所出題目,繳交500字以上 之報告。(30%) 4. 期末考:就老師所出題目,寫作1000字以上之期末報告,主要用以評核同學融會貫通之能力。 (50%) 七、講義位址 http://NTHU之iLMS數位學習網址
MON | TUE | WED | THU | FRI | |
08:00108:50 | |||||
09:00209:50 | |||||
10:10311:00 | |||||
11:10412:00 | |||||
12:10n13:00 | |||||
13:20514:10 | |||||
14:20615:10 | |||||
15:30716:20 | |||||
16:30817:20 | |||||
17:30918:20 | |||||
18:30a19:20 | |||||
19:30b20:20 | |||||
20:30c21:20 |
平均百分制 82.03
標準差 12.59
平均百分制 80.9
標準差 15.85
平均百分制 82.36
標準差 13.03
二位任課教師全學期均共同出席
-
-
-
-
-